平地一声雷,在1月前,一位“宇宙第一大行”——工行的某官员,用了洋洋洒洒数千字,阐述了“比特币根本上决定了其不能成为一般货币”这一观点。(详见:观点 | 比特币为何不能成为一般货币)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当下币圈,讨论涨跌行情的倒是不少,却真个没多少去卖力书写文章,正本溯源讲明白事情的。于是异客专门来撰文一篇,逐一批驳这位工行主任言论的不实之处。
虽然也算是拖了一段时间,也曾搁笔思考,写这篇文章究竟有没有意义,毕竟有一句俗话: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前思后想,还是决定奔将观点原原本本的摆出来,让众人去思考。如果能够有一两个明白人,真的读出一点东西,也算这篇文章功德圆满。
好了,闲言少叙,正式进入批驳环节。
第一,不具有货币资本杠杆效用,制约社会扩大再生产。
错。
首先要理清逻辑,这个是舍本逐末的说法,社会扩大再生产受阻,绝对不是因为货币的资本杠杆效用而发生的。
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受阻,首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滞后,因为没有新的可持续的、能够爆发的增长点,社会扩大再生产自然就会停歇,这样就是为啥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社会生产规模也就那个样子,反倒是20世纪与世界接轨后,因为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巨大的突破,导致社会不断的“扩大再生产”。
人们总有一种错觉,好像是因为货币有了资本杠杆效应,就能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原动力似的。实话说,荒谬。
其次就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还要靠企业家精神。如果发现了一个生产力创新点能够赚取更多的钱,那么有志气的创始人就算是求爷爷告奶奶跟亲戚把钱借了也要搞事情的,这跟资本杠杆有关么?倘若这个人没志气,就算是有再多的钱在手里,也绝对只是存银行吃利息……
最后再说一条釜底抽薪的,谁说比特币不具备资本杠杆效应?比特币借贷企业现在可是多得很啊,比特币抵押贷款了解一下?不少人抵押了比特币,然后去搞扩大再生产。咋能说不具备资本杠杆效应……
第二,不具备容错机制,不利于资本的价值发现。
还错。
法币世界的容错机制一定好吗?资本的价值被发现了吗?
西部多条没人跑的超级大公路,某些三四线城市鬼影幢幢的密集楼房……好,你说这是由于政策配置不当的缘故,要看市场化的市场。那堆了遍地没人处理的共享单车给大家解决一下?你说这都是企业的事情。那么,电信诈骗好像给加了个“XX小时转账可退”的机制?但好像仍然有人源源不断的上当受骗,钱也没有成功被退回来。正是因为有容错机制,所以给了人一种“好像搞错了也没关系”的错觉,事实并不给退钱。反倒是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
比特币世界非常实在,明明白白告诉,投错了,就是亏,而且会亏在区块链大账本上,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谁都可以看得见。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真的让货币的持有者能够真心的琢磨到底值不值。做好了“投出去就可能血本无归”的心理觉悟,才能让人清醒。
反过来,只有当比特币成为了货币,让人意识到其不可撤回的重要性,才能让那些个真正的价值发现者使出浑身解数,将价值展示到极致,从而变得更容易让人发现。
所以,容错机制到底重要吗?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不可撤回,算不算一种容错机制?搞清楚这个问题,再说比特币是否具有容错机制吧。
而且,还要斩钉截铁的说一句,正是因为比特币不具备容错机制,契约制定上面才会更加谨慎,才更利于资本的价值发现。
第三,币值高度不稳定,弱化资本增值特性。
错。
这句话前半句似乎看上去倒是没错,起码比特币的币值在现阶段来看,倒真是高度不稳定的。
但是老兄,后半句“弱化了资本增值特性”这个可就错的有点离谱了啊!
很多的法币币值也非常不稳定。好,那就说那些个看上去似乎比较稳定的法币。资本增值了吗?没有。前几天还有新闻,某大妈在八十年代存钱好几千,当年这钱足可以在上海买个楼,然后前几天取出来,好么,利息几百块都不够吃一顿饭……
反观比特币,从刚开始2009年连电费都包不住,几万十几万的随便白送,再到2010年也不过一万比特币换两块披萨,再到后来的一路狂飙猛进,每一枚的价格突破一美元、十美元、一百美元、一千美元、一万美元……毫不客气的说是“呈指数型暴涨”,虽然每次都有起伏,也就算是“暴跌”吧。但是你把时间线拉长,这资本贬值了吗?没有啊。妥妥的增值。
人们以前一直喊,比特币未来一定突破万八,结果就突破了,下一个目标就是百万千万了啊。这种“优质资产”,怎么能说弱化资本增值属性?
当比特币被几十亿人认同后,体量就会膨胀到超乎想象,届时人们都达成了共识,比特币的波动幅度就会变得非常之小,到时比特币反而会“非常稳定”。
第四,基于拼算力的“伪去中心化”,不能重塑信用体系。
错。
正是因为拼算力,所以才去中心化;正是因为去中心化了,所以才能重塑信用体系。
既然在这里提到了拼算力,那么不得不再提一下币圈里面“狙击手”的著名观点,那就是——挖矿时间越久,(矿工)算力持有者手里的币就会越少。所以,拼算力根本不会导致比特币中心化,反而会导致比特币越来越分散。
在这里有必要重申一下“狙击手”的这个逻辑:币圈里矿工(算力持有者)、比特币开发者(规则制定者)、比特币用户(最终持币者)三者角色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场需要各种卖币来维持矿场运行,时间越长,算力的博弈会让矿场手里的币越少;比特币开发者可以修代码改bug,但是要比特币的话,对不起,要么买币变成用户,要么挖矿变成矿工;比特币用户要比特币的话呢,也是只能买,或者是变成矿工。
三者相互制约达成了“三权分立”,算力持有者没法对规则制定者指手画脚,只能选择“挖”或者“不挖”;规则制定者没法制约最终持币者,币在用户手里,“抛”或者“屯”是用户的自由;最终持币者影响算力持有者,如果最终持币人少了,那么币价就会跌,为了维持挖矿就得多卖币。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协调从而实现了“去中心化”。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运行的时间越长,币越是分散的原因。
而这三者在博弈的过程,最终达成了比特币网络这一个各方都遵守规则的“信用体系”。有人试图通过分叉、通过研发其他的币种来破坏这个体系,但是最终都被证明,在比特币这个严谨、合理、稳定的体系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办法得逞。比特币的矿工、开发者、用户的规模都在扩大。
所以,比特币网络系统并不是基于拼算力的“伪去中心化”,而是实实在在的多方博弈的“去中心化”,塑造了一个非常靠谱的信用体系。
第五,底层信用较为薄弱,易造成私人截断“铸币税”。
以上全错。
比特币的底层信用非常强大,强大到什么程度?强大到就是数字密码学本身。数学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的最基本的法则,没有力量能够和数学法则对抗。就算是把宇宙给揉成团,数学法则也仍然摆在这,牢不可破。
面对这样的底层信用,怎么能说“薄弱”二字?
正式因为有这样的底层信用,所以私人才能做到截断“铸币税”。比特币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打破了“铸币税”的垄断,将“铸币权”彻底的下放到民间,才引发了大爆炸式摧枯拉朽的数字货币革命。
每当人们捧起奥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时,都应该会为这位经济学家的智慧所深深折服,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活到数字货币诞生的那一天。
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向着更加“扁平化”发展,互联网将信息扁平化,而比特币则将货币扁平化。比特币作为数字密码学的经典产物,必然将会对整个货币领域实现“降维打击”!
虽然逐一批驳了荒谬的观点,但是大家也应该认清一个明朗的现实,虽然比特币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几十亿人都认同的货币,但是那必然是一段漫漫征程,其时间可能要跨越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说不定有生之年都无法看到比特币“世界大同” rel=”nofollow noopener” 的那一天。不过,未来就不就是时光的磨砺中,变得更加绚烂精彩吗?
比特币,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