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第一比特币
【摘要】本文是笔者对比特币与云计算的融合关系的一些探讨,第一次提出了“矿云”的概念,并认为“矿云”就是比特币与云计算的融合点。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云的世界!
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不管我们所干何事,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身处于云的浪潮之中,并为推动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或多或少的一份力。那么,到底什么是云呢?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为了方便理解,笔者自己也对云计算作了如下定义:云计算就是一台超牛逼的网络计算机,是将众多联网计算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组合抽象而成的,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以应用的形式提供相应的服务。
从时间上来说,云计算的出现早于比特币两年。在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在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ota)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比特币就是一种云计算!”——这是笔者最开始听说比特币以及挖矿这些时髦概念的第一反应,但随着对比特币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笔者逐渐摒弃了这个生硬的结论。
对于比特币与云计算的关系,笔者现在的看法是:比特币和云计算是两个独立的开创性概念,但比特币和云计算又是相互间不断融合并促进的两种足以推动人类文明的伟大技术。
比特币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节点之间通过公平竞赛的方式获得权威的计算结果,节点之间是通过P2P方式组织起来的竞争又协同的关系。而云计算是节点之间以合作的方式组成的一个多功能的强大计算工具,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分布式也可以通过中心化方式进行组织。这段话读起来似乎有点伤脑细胞,我们以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下:
假设比特币和云计算是两个工厂,比特币工厂具有自己的品牌,而云计算工厂是能够代工多种产品的代工厂。现在假设两个工厂都生产珍珠项链,云计算工厂采用的是常用的生产方式,即工人们首先分工每人制造一颗珍珠,然后串起来成为一条项链;而比特币工厂采用的生产方式却是非常罕见的,他们也是首先分工每人制造一颗,然后所有人进行投票选出最漂亮的一颗珍珠,同时将其他所有珍珠都丢弃,就这样每个时间段都只产出一颗珍珠,然后把这些最漂亮的珍珠串联起来成为一条长无尽头的珍珠链。
比特币工厂的运作方式听起来似乎有些不科学不经济,但我们要清楚比特币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得全网唯一的总账链,以此来保证全球性的支付结算网络的正常并安全地运行,相对于传统金融的高昂成本来说,这点必要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看似不经济,但却包涵了巨大的经济。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促进比特币的壮大。其实比特币早就运用了云计算,矿池本身就是采用的云计算方式,所以矿池叫做“矿云”或许更贴切一些。随着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提高,或许可以在降低云能耗方面出现较大的突破,到时“矿云”的能耗也可以大幅降低,那么比特币的成本也就可以降得更低了;随着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提高,很可能就连普通智能设备比如一般PC、平板甚至手机等都可以轻易在云里来去自如,届时,随着参与“矿云”的计算设备越来越多,对比特币的安全性就能提供更大的算力保障。但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我们也要注意防范不良组织利用巨大的“肉鸡云”进行51%攻击,当然,这并不可怕,只需通过一些准入策略即可防范这种攻击。
比特币的发展也可助推云计算技术的进步。目前,搭建云计算的主体依然是一些领先的大企业,比如Google、IBM、Amazon、阿里、百度等,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某个个人比如张三就能通过某种方式搭建出一个云,任何人的计算设备都能作为节点加入这个云,这个云通过提供特定计算服务获得盈利,然后张三又根据参与节点的算力贡献分配相应的收益。这个模式获得实现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借鉴的就是比特币的“矿云”模式,而且很明显,之前提到的云盈利和节点收益如果采用比特币结算的话,会非常简便。 不知道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未来的世界是云的世界,也是比特币的世界。
若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欢迎到微博(@第一比特币)留言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赐教!本文为笔者辛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捐助一点比特币吧:1PHDGSp1umJvoBBvkxPyvnXCcubCPPMrpz
感谢您的来访! 201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