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主观主义实际上定义了它看待经济学的方式,从而将其方法与经济学中的大
史蒂文·霍维茨 文
熊越 译
尽管奥地利学派确实与大多数其他经济学家共享一些核心方法论概念(例如,广泛理解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但将奥地利学派与新古典主义区分开来的基本原则是他们对主观主义的信仰。许多独特的奥地利学派的见解都来自主观主义。正如哈耶克(1952, 第52页)在40年前所说的那样,过去100年里经济学的所有重大进步,都是朝着主观主义视角的进一步发展更近了一步。他特别指出,米塞斯的著作是这些应用中最一致的,他还认为米塞斯的所有核心理论结论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主观主义基础。同样正确的是,自哈耶克写下这句话以来的40年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尽管不是一般经济学)的所有主要新见解和改进也是对主观主义的一贯追求的结果。
对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来说,主观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方法论,它还是一种研究人的行动的完整方法。人文科学(包括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理论人文科学试图解释从这些人的互动中演变而来的无意识的和不可预见的结果模式。在经济学中,这种方法很自然地引入了奥地利学派对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出现和其他有序的行为模式被解释为由个人主观感知驱动的无意识的社会结果(哈耶克,1973,第2章)。
因此,对人的互动和制度提供理论解释的经济学家必须从个人对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入手。正如哈耶克 (1952,第44、53页) 所说,“就人的行动而言,事物就是行动者所认为的……[并且]除非我们能够理解行动者的行动意味着什么,否则任何解释它们的尝试……都注定要失败。”这是主观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科学的解释必须从被研究的行动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开始。这要求社会科学家认真对待环境(context)和理解(interpretation)的作用,并认识到驱动他们行动的是行动者的主观看法,而不是可能构成情况的客观现实。主观主义认为,如果我们试图用不提及人类感知和计划的术语来描述人的行动,我们将无法赋予人的行动以意义。奥地利学派认为,如果没有提及意义,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理解是贫瘠而不能令人满意的。
在许多方面,奥地利学派采用成熟的主观主义观点是很自然的,因为卡尔·门格尔在经济价值的主观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奥地利学派。门格尔(1981,第146页,强调为原文)没有采用他的一些前辈的劳动价值理论,而是认为“价值在本质上完全是主观的。……财货总是对某些精打细算的人有价值,而这个价值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决定。”这使门格尔能够将经济学从研究商人的行为以及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转向更全面的人的行动的科学。特别是,门格尔创建了一种价格形成理论,该理论始于市场双方参与者的主观偏好。这与在需求侧承认主观性,但从可客观衡量的生产或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待供应测的方法形成对比。
不幸的是,正如米塞斯 (1933,第172页及以后)所指出的,门格尔并没有足够一贯地追求这种主观主义。门格尔试图根据个人是否正确理解财货满足需求的客观能力来区分“真实”和“虚构(imaginary)”的需求。主观主义范式的下一步是认识到价值的主观性取决于进一步的主观性,即知识。对市场现象的解释不需要对参与者知识的准确性做出判断。所有这些对于解释,例如,一个行动者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行动者的主观感知是什么是必要的。虽然人们可能事后意识到所购买的商品与人们想象的不一样,但这与价格的解释无关。行动者在选择时刻的精神状态是解释价格形成和市场过程的开始。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969)后来认为主观主义也需要彻底应用于市场的成本方面。对于布坎南和大多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来说,所有成本都被视为主观机会成本。虽然新古典主义肯定承认机会成本的概念,但它通常通过将其客观化为放弃的收入来实现。布坎南的观点是,机会成本是最终放弃的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无论是未进行的购买还是未进行销售的现金等价物。因为成本被放弃并且从未真正经历过,所以它永远不可能被客观地知道。甚至选择者也不知道他放弃了什么,正是因为他放弃了。布坎南认为,影响选择的是我们对每个选项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期望。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其他著作(如下)一致,我们无法知道他人的期望,尤其是当他们没有实现时。因此,所有选择都植根于权衡主观的机会成本。
布坎南关于成本的许多思想都源于20世纪30年代伦敦蓬勃发展的主观主义,尤其是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对于哈耶克和当时的其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来说,主观主义(尤其是涉及知识的主观主义)是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中许多重要问题的根源。主观主义解释了哈耶克在 20世纪30 年代经济学家之间两次最重要的智识辩论——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社会主义计算辩论——中的立场。在这两种情况下,哈耶克都认为他的反对者误解了主观主义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均衡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在与凯恩斯的辩论中,哈耶克认为宏观经济总量是不适当的政策指南,因为构成它们的关系最终基于市场参与者的主观看法。结果,试图在总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宏观经济理论是有问题的。凯恩斯尤其如此,因为《通论》中没有资本理论。正如哈耶克 (1941) 和拉赫曼 (1956) 所指出的,资本结构是市场过程的基础,资本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现象,因为资本是由资源所有者的计划决定的。相同的客观财货可能是一个人的资本,但不是另一个人的资本。储蓄和投资的总量概念忽略了这些问题。
在计算辩论中,哈耶克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者认为,社会主义计划委员会在理论上与市场一样能够发现均衡价格,因此同样能够合理地分配资源。这一论点取决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委员会将拥有“给予”它的市场数据,就像完全竞争理论中给出的知识一样。哈耶克认为这是对知识本质和它被“给予”的概念的混淆。对哈耶克来说,知识的“被给予性(givenness)”只是主观主义的重述,这意味着观察经济学家必须从市场参与者的看法开始对经济过程的任何解释。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如已成为新古典理论规范的那样,知道行动者所知道的一切。
后一种“被给予性”观点使计划者能够假设他们可以获得找到均衡价格所需的知识。哈耶克的主观主义观点表明,这种知识不仅不为观察者所知,而且也不可能如此为人所知。当人们认识到与经济协调相关的大部分知识是主观的“时间和地点的特定情况的知识”(哈耶克,1948,第80页)时,就不可能想象它在一个头脑或一组头脑中被编组。对哈耶克而言,市场存在的全部理由在于,它能够通过诸如价格和利润等主体间信号来使用主观知识。这些现象是供应商和需求者主观感知之间相互作用的意外结果。正是因为他们拒绝了这些主观主义的基础,新古典主义计划的捍卫者误解了市场过程的本质。市场最好被视为创造、发现和使用源于个人主观心理状态的知识的过程。
这些哈耶克的论点为最近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以及其他受主观主义影响的思想流派(如后凯恩斯主义者和已故的G.L.S. 沙克尔的追随者)的复兴提供了平台。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奥地利复兴以来,主观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第一个是路德维希·拉赫曼 (Ludwig Lachmann) 关于期望与均衡之间关系的著作。 拉赫曼认为,一旦认识到选择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它对市场变化所隐含的各种反应,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怎么能确信市场过程趋向于均衡?在拉赫曼的著作中,市场的“万花筒”观点被称为“激进主观主义”,因为它拒绝任何趋于均衡的趋势,是主观主义范式的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哈耶克将奥地利学派从主观价值转向主观知识,而拉赫曼则迈出了主观期望的下一步。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主观主义可以与更多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客观主义相提并论。总的来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并没有犯米洛斯基(Mirowski,1989)所说的“物理学嫉妒”。许多新古典经济学都以物理学接近其主题的方式为模式。从主观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于人不是原子或台球。一般均衡理论的确定性效用最大化方程否认“主观”的任何范围。主体不会做出真正的选择,他们不运用想象力,他们的最大值只是客观数据的功能含义。虽然这可能准确地描述了台球在无摩擦表面上的路径,但对于主观主义者来说,它并没有描述真实的、历史上的人的行动。
这种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方法在理性预期模型中找到了最合乎逻辑的扩展。在这样的模型中,让主观主义者们感兴趣的重要心理现象被忽略了。通过假设主体将利用所有可用的相关信息来形成他们的期望,理论家再次消除了任何真实的主题。预期的定义独立于市场参与者的背景、能力或个性。对于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来说,经济学中要解释的主要事实是,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和标记固有的匿名性,但具有不同期望和知识的行动者如何能够协调他们的行为。当人们使用理性预期模型时,假设排除了从参与者的个性化知识到市场协调的运动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始终在对预期进行逐渐的客观化,这让它与奥地利经济学之间形成了更深的分歧,后者逐渐主观化了相同的道路。
类似的主观主义见解助长了奥地利学派对其他宏观经济方法的批评。即使没有理性预期的假设,试图推导出统计总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也未能在两个层面上解释主体的重要性。首先,总量本身对于个人的主观决策模式可能毫无意义。个人的买卖决定不是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总投资做出的(尽管某些财务决定可能是)。因此,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统计的,很难用特定的人的选择来解释。其次,将宏观经济视为一组总量关系会掩盖构成经济的潜在个人行动。例如,假设货币供应量增加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货币主义模型正确地指出,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然而,停在那里忽略了传输过程及其对个人价格的影响。从主观主义的角度来看,有趣的问题是货币供应的变化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鉴于货币供应增加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接收它们的个人如何反应对于解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模式至关重要。主观主义者对这些个体反应感兴趣,因此能够注意到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的相对价格影响,并了解这些价格变化如何导致可识别的行为模式(如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由于只关注总量而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主体的作用,主流方法错过了完整的故事。
可以简要地指出,奥地利学派认为一些非主流方法也缺乏主观主义。新李嘉图的方法(例如斯拉法的方法)关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财富分配,或者关注投入系数矩阵,试图将本质上是主观驱动的现象客观化。某些形式的制度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将制度的出现和权力与其基于个体行动者的主观感知的基础分离,也可以被视为缺乏重要的主观主义洞见。
对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主观主义实际上定义了它看待经济学的方式,从而将其方法与经济学中的大多数其他方法区分开来。奥地利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许多独特观点以及它们的发展路径,都只是主观主义的一贯应用,及其对个人的主动的、感知的和解释性的心智是经济理解的开始而非结束的强调。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0934464534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