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史话·66 | 智能合约(1): 脚本的由来

(哈姆雷特,戏剧。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情回顾:比特币史话·63 | 赌徒的破产(4): 算力对决
比特币史话·64 | 赌徒的破产(5): 泊松分布
比特币史话·65 | 赌徒的破产(6): 算力威慑

正文:
比特币系统的巨大算力和区块确认的收款策略,有力保护了“卖家(接受比特币的一方)免遭欺诈”[比特币白皮书]。双花问题的解决,是比特币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在比特币被发明之前,我们要实现货币数字化就绕不开双花问题,而过去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是采用中心化系统,正如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所写的,“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受信任的中心权威机构,或铸币厂,该机构检查每笔交易是否存在「双花」。每次交易之后,必须将硬币退还给铸币厂以发行新的硬币,并且只有直接从铸币厂发行出来的硬币可以相信没有被「双花」”。现在有了比特币的解决方案,我们终于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在网络上的点到点发送,即从一个用户地址直接发往另一个地址,就像发一封邮件那样。也正因此,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就叫做《比特币:一个点到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保护了卖家、收款人免遭双花欺诈之后,我们还需要回头审视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到的,对买家、付款人的保护。如果买家支付了比特币,而卖家拒绝交付商品或服务,那么由于比特币交易不可逆转,而且去中心化造成没有任何人或机构有义务为此事负责。
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对此仅仅是一笔带过地写了一句,“常规的担保支付(escrow)机制很容易实现来保护买家(支付比特币的一方)”[1]。就是这么轻描淡写地半句话,却带出了比特币整个设计中十分庞大的一个部分,如果说比特币白皮书中所披露的设计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这个庞大的部分则是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巨大冰山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对其只是管中窥豹而已,这个部分就是毫无名气的“比特币脚本”(Bitcoin script)。
不过如果我们换个名词,“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并迅速变得耳熟能详了。毕竟,比起来土里土气的“比特币脚本”,“智能合约”听起来那是十分的高、大、上,科技范儿十足,从嘴里说出来都感觉带着傲人的气息。
很多人可能以为中本聪是在2007年左右开始设计比特币,一鼓作气写了代码、写了白皮书并在2009年初上线了主网。甚至有人会觉得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是受到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临时做出的决定。但是如果我们再次读一下中本聪在2010年6月18日论坛帖子中的回忆,“是从2007年开始的。在某个时候,我变得确信,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任何信任。我无法拒绝继续思考这件事。设计的工作要多于编码”[2],我们就会发现,2007年只不过恰好是中本聪的“顿悟时刻”(Aha moment),而并非因金融危机而起意。他一定琢磨这事很久了,到了2007年这个时候,忽然茅塞顿开,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困惑也找到了解决方案。这最后一个最大的困惑和问题就是如何完全消除对于外部可信实体的依赖,实现一个自治运行的、去中心化的系统,一个无人干预的、自发自动的“生命体”。
不为很多人所知的一个事实是,“比特币脚本”,乃是中本聪在2007年顿悟时刻的数年之前,就已经周详考虑的设计成果。中本聪在2010年6月17日的论坛帖子中坦陈,“这一设计支持我几年前设计的各种可能的交易类型。担保支付交易(escrow transactions),担保合同(bonded contracts),第三方仲裁(third party arbitration),多方签名(multi-party signature)等。”[3]
【未完待续】(公众号:刘教链)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