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河
来源:《大众软件》 2011年第20期12-17页
自从群居的人类形成社会群体开始,财富和阶级就随之出现。但对于财富的分配和流转,却一直是个大问题。即使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也一定会出现“你拿了一条前腿,我只拿了一个猪头,不公平”的纠纷。虽然那时的领导有足够的权威来摆平这件事情,不过要衡量一条前腿和一个猪头孰轻孰重,恐怕也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货币的出现确实解决了大问题。据说,最早的货币是贝壳,那么分前腿和猪头的时候肯定就是“猪头不够,贝壳来凑”,总算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到了最后干脆大家统一发贝壳,要猪头还是要前腿,去仓库保管员那里去换就行,不用麻烦领导了。领导日理万机,有一大堆爱做的事情要做呢……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贝币这个概念
遐想过一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分配野猪时的热闹景致之后,我们回到野猪……不,是财富的本身上面。财富的分配和流通,自古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是以分野猪为例,智者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从最早的野猪剁碎了均分,到两个猪头换一条猪腿的以物易物交易,再到以贝壳作中介排队换猪零碎的“等价交换物”交易,直至后来的贵金属货币,以及金本位的纸币交易系统。人类的野猪分配和流通过程越来越复杂,力求公平,却永远不可得。总有人因为猪头猪腿的差异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起义似乎还没弄清楚原理,只是提出“凭什么你有资格分猪我没有”的口号而已,而到了打出“均富贵,分田地”旗号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开始直指封建统治者瓜分野猪的利己本质——普通劳动人民打回了野猪,却只能分到个猪尾巴猪蹄子,甚至连猪尾巴都没得分。但从王小波、李顺开始,已经有人想明白了“这不是你分我分的问题,是怎么分的问题”,说白了是需要一套分野猪的规则,换成谁去分都要按照这套规则来,这样就不用为了争夺一个分野猪的资格打得头破血流。
然而,打来打去打了几千年,一头野猪怎么分还是没搞清楚。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一头野猪……不对,现在是因为分野猪的规则而引发的血案依旧数不胜数,这种血案温和点表现为经济危机,激烈一点的表现就是战争——各位可以把野猪代换为香料、黄金或者石油,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直接回到原始社会赤裸裸的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环境。不过,人类社会终究是文明社会,总要讲个礼义廉耻。战争这种极端的分野猪形式虽然一直未曾中断过,好歹也没有完全废除已经发展出来的其他分配方法。股票、期货、按揭……花样繁多,野猪的实体消失了,代替的是用以衡量野猪价值的等价交换物,也就是货币——钱。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了这个份上,谁也不会再客气,文明形式规则下的分野猪照样充满尔虞我诈,我能多拿一条猪腿就绝对不会让给你。比如那个著名的“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曾经忽悠了一代人,但自从美国住房次级贷款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大家都明白了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分野猪规则,本质上还是泡沫的成分居多,弄不好不光自己没有猪腿吃,没房子住,还连带着下一代也遭殃。于是财富分配和流通的问题静悄悄地再次成为焦点。有个笑话说“1949年以前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90年之后是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8年之后已经变成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了”就反映了这个事实。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罢,按照我们学习过的政治课理论,不外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匹配,以及对物质成果的分配规则。“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者说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似乎都再次成为了争论的核心。
不过,人类之所以是地球上处于生物链顶端的生物,原因就是人类不会在已经有的环境和方法内止步不前,而是会寻求突破解决矛盾。面对“东风和西风”的问题,有人并不是简单地从既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中找突破,而是将矛头对准了矛盾的原始焦点:钱。这一次的创新尝试并没有发生在现有的政治制度和金融系统中,而是发生在了互联网这个正在兴起、从长远来说必定统治世界的平台上——这个尝试就是比特币(BitCoin)。和现有的任何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没有国界限制,没有准备金,也没有任何信用担保。这个新玩意所能依赖的就只有用户,是用户生产了它,也是用户发行它、消费它。初始设计者除了赋予这个货币一套产生的规则、保证安全的算法和货币总量限额之外,基本不会再做更多的干预了,仅仅只会记录货币的交易流向以防止意外。换句话说,这个货币的流通完全依赖于用户的信任。如果用户认为它一钱不值,它就是一个笑话;但如果用户认为它值得一钱,并让它顺利流转起来的话,这个货币将在无疆界的互联网上自由流动,没有政府和个人能限制它。目前能够制约它的,还是在于这个完全的虚拟经济系统和现实的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冲突,这个相对简单的虚拟金融系统能否适应现实错综复杂的经济湍流。如果按照设计者的初衷,虚拟货币能够在实际流动中借助现实不断自我完善的话,那么它将取代真正的货币——至少能先在部分程度上取而代之,并依赖自身优势如无铸币税、无汇兑损失等最终成为完全的真实应用货币,当然它自身还是虚拟的。不过这有什么区别呢?一张纸币和一段代码在金融意义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社会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但问题是,比特币能达到它的目的么?美元的发行方美国政府会放任美元统治地位任由其横行么?各国政府会容忍自己的央行成为摆设,让货币监管失效使得税收丧失?显然没有任何国家能容忍,因此比特币从出现开始就面临多方的压制。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如现在一般在地下流转,它能适应现实经济社会的问题么?能达到它自身的设计初衷么?重重问号背后,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所在。
BitCoin的成型机理的经济学价值
要完全解析这些问题,事实上现在也没有人或者机构能做到,无论是交易费用还是通货紧缩,货币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理论,谁也不会奢望如此简单就能找到答案。但至少在这个新兴货币崛起或者死亡之前,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下这个立足于互联网的新创想留给现实的意义。
虚拟货币探源
还记得这个曾经在国内媒体热议一时的游戏吗?
比特币并不是第一个让金融管理机构引起警惕的虚拟金融产品。在美国,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的传奇就曾风靡一时,由于林登实验室允许用户将其游戏《第二人生》中的虚拟货币LindeX在现实中进行买卖,实际搭建起了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沟通的桥梁,一个华裔女用户依靠自己的眼光和操作三个月在其中赚取了上百万美元的故事不断在中国传播,引来当时无数羡慕的跟风者,虚拟货币的淘金一时间也成为行业的热点。而在当时中国互联网上,也早有一个类似的东西让金融监管机构专门制定了政策,那就是腾讯的Q币。中国人民银行曾于2006年末召开会议,明确发文重申禁止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逆向汇兑——也就是可以用人民币买Q币,但不得将Q币再兑换为人民币,堵死了虚拟货币冲击现实货币的通道。此后Q币一类的虚拟货币在互联网上的私下买卖并没有完全被杜绝,依靠买卖Q币的人致富的人也不是没有,不过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对此的严厉态度很坚决。在国外,林登实验室的做法虽然没有被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禁止,但也进行了严苛的监管。而且随着《第二人生》游戏的衰落,其内部流通的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的冲击也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因此渐渐不再引人注意。毕竟游戏的用户基数有限,如果《第二人生》的用户规模能达到腾讯QQ软件的用户规模,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估计早就把林登实验室的做法彻底查禁了,数亿用户的逆向汇兑冲击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实在是不可小觑。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人都承认,在现实世界遭受各种经济危机的考验,货币形势日益恶化的同时,许多虚拟货币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各种交易网站上的交易量越来越大。更多的时候,人们难以分辨现实中的欧元美元人民币能比游戏中的金币真实多少。至少在中国,Q币购买力的强大也有目共睹,甚至曾经有警方用Q币作为通缉令的悬赏。虽然逃犯的自首让这笔Q币悬赏没有兑现,不过这次应用还是让人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显而易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虚拟货币作为未来的在线支付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国内外的网站多曾推出过虚拟货币形式的物品,以激发当时的互联网用户活跃性。很多中国互联网的老用户还记得当初各个社区的信用积分和社区币是如何兴盛一时的。但是因为太容易形成欺诈,加上虚拟货币的可消费领域实在是过少,因此除了Q币之外早期的尝试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存活下来。而Q币的成功也给了后来者一些基本的应用启示:如果要发行大规模通用虚拟货币的话,前提是用户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它必须服务于特定的、需要不断消耗的目的。典型例子就是腾讯当时推出的QQ秀,这个应用让太多人整天为了给自己的形象搭配一身好装扮而花费不菲。
时至今日,在线游戏对现实经济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Q币的领域之外,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RPG)从诞生以来就具有复杂的虚拟经济特征,玩家需要为他们游戏中的人物购买物品和技能,修理装备。在国外最红火的《第二人生》中,美元和LindeX可以通过虚拟环境中的渠道互相兑换,而在国内外红极一时的某款游戏中,货币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营,其中的虚拟财富无法通过官方渠道变成现实的虚拟财富——事实上该游戏早已堵死了这条路,在用户协议中宣布所有的数据都属于运营商所有,玩家的财富只能在游戏环境中使用,如果私下兑换为现实世界的货币,可能会遭到包括注销账号在内的严厉惩罚。
在国内,今年由巨人网络推出的《征途2》更进一步,将游戏中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全部交给了用户,自身只出售(发行)虚拟货币,并取消了人民币商城,进一步加强货币在游戏中的应用,试图让虚拟货币能像真正的货币一样更好的形成虚拟经济的互动。此举引发很大关注,能形成什么结果目前还难以得知,但无论如何都是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虚拟经济和货币问题上走的最远的一个企业。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巨人网络副总纪学锋曾经向本刊记者详细解释了他们的思路,“众所周知,没有仔细的监管和调整,系统中的虚拟现金就会不断累积并引发通货膨胀,这样的问题巨人网络在《巨人》和《征途》中都遇到过。在国外,林登实验室是采取强制措施控制《第二人生》中的兑换率,使其相对稳定在265林登元兑换1美元。这些措施包括对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和促销,比如上传内容的费用或者发布分类广告,这样就能消除循环中的现金。能用来购买东西的新林登元的数量也是能够被调整。在《征途2》中,由于官方不再提供或者极少提供装备道具的销售,全部转移给用户自身来提供相应服务,对于货币的监控又少了一个渠道。但管理者会严密监控每日的交易量,估算其中的货币流量。在设计之初官方就准备了一个‘现金池’,这个东西用户不可知,类似于现实中发行货币银行所需要向央行存入的货币保证金。管理方会根据整个服务器中的货币流通量和交易活跃程度调整现金池的大小,以控制货币流动的规模,尽力减少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的出现。另外用户在交易时必须额外付出一定的费用作为流转税和增值税,而且将来对于虚拟经济将会进一步征税。但这些措施具体能否见效,还要看未来的实际运营表现。”
尽管有谨慎的监管,虚拟世界也不能免于金融欺诈,大规模的盗号和金融欺诈行为从来都不少见。某些厂商的做法是宣布所有数据(包括那些金币)都属于其所有,增强了对争议的最终裁决权(不管这裁决是否公平用户都必须接受)。而发生在《第二人生》相同的事件导致林登实验室禁止用户支付利息或者对于投资有任何直接的报酬,除非该用户持有“适用政府注册声明或金融机构章程”的证明。而另一部分厂商则是采用重点监控的办法,对于大规模持有货币的账号严密监控,防止出现恶意囤积和挤兑的现象。无论如何,对于虚拟货币的发行监管,现实的金融管理机构和相关企业从来都没有掉以轻心过。
然而,面对如此谨慎的监管和防备,比特币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一片惊呼,因为比特币在虚拟金融的探索上走得实在太远了,以至于有人说它压根就是一个“电子乌托邦”。
可怕的“电子乌托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BitCoin的成型机制相当复杂
在现实中,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因提倡废除美联储而出名,他认为美联储可被自动化系统取代,而这一系统可以一种稳定的预定的速率增加货币供应。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消除通货膨胀,以一种更加稳妥的步伐开支和投资。尽管弗里德曼的理论在现实中没有被采纳,但在虚拟世界中却被实现了,这就是比特币。
根据神秘的最初设计者,程序员中本聪(Satoshi Nakomoto)的设计初衷,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不像其他的虚拟货币——例如《第二人生》中的LindenX,或者《魔兽世界》中的金币——那样,比特币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或者组织管理的中央结算所发行的,也不与任何现实货币挂钩(尽管它可以用现实中的货币估算其价值),它可以用来购买现实世界中的物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虚拟的财产。然而,比特币是基于点对点的网络运营提供的诸如BitTorrent一类的文件共享服务,而不依赖中央金融管理局来监管、核对和核准其交易。
储存比特币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创建一个电子钱包服务,通过这个服务可以进行所有的交易,当然这就意味着要相信提供这种服务的供应商或者歇业不干带走客户的积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创建个人电子钱包,当然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而不受病毒或者物理性的破坏。所有用比特币进行的交易都使用公共密钥加密安全进行,这项技术支撑着大量的网上交易,具体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两个数学上关联的钥匙,这样加密的钥匙就不能用来解密信息,反之亦然。一把私人钥匙由个人单独保留。另一把则是公开的。在比特币交易中,预期接受者的那把公开钥匙用来加密付款,只有用相关联的私人钥匙才能收到付款,同时付款人可以用自己的私人钥匙核对任何转入接收人账户的金额。
比特币的这种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却不能阻止比特币的所有者两次用同一个比特币支付——只要虚拟一个电子模型就可以,这就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造假币。因此在为货币提供交易服务的中心系统中,设计者还通过一个独立的数据库记录或者清除所有的交易信息。交易中同一个用户试图用同一笔钱进行第二次支付的时候(没有事先用另一个交易收回这笔钱)可被视为无效而拒绝付款。
比特币的起源就是要废除中心系统,但在分散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中追踪交易情况是非常棘手的。阻止二次支付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中央系统,但这与比特币的设计初衷相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就需要具有和那种有唯一的序列号的纸币不同的特性。中本聪的设计思路是,在这个系统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数字身份的虚拟钞票文件,相反却保存了迄今为止核对过的所有交易清单。这些交易分为两类,其中一些货币是生成的,另一些则是那些在双方之间转移的名义上的货币量。在最开始的一次交易中,创建者的电脑可以生成50个单位的货币,下次交易就从创建者的账号中扣除货币并记入接收人的账户中,这些行为以及其后的任何行为都是自动地在整个网络上传出。起初,网络很小且交易量很少间隔很远,核对这些交易是很简单的:第一个人要确认新交易的时候要提供最新的交易记录以备作为下次交易评判的标准,一旦其他所有人都确认这种候选登记确实是精准无误的,那么就会被采用而且新的交易就会生成。如果有人试图通过消去旧的交易记录(这样他就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笔钱)或者想加上一次新的没有认证的交易(像之前一样要转移同一笔钱),他系违规行为很快就会被发现,提交的记录会被屏蔽,作为无效记录而被拒绝。
但是,随着网络用户从几十位扩张到成千上万位,交易量不断增加,每个人都来监察通过网络提交的第一项记录来查看其是否存在矛盾之处,这种方法很快变得不切实际,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彻底崩溃。因此据需要一种方法来确保官方注册可以实时更新和认证,同时能够防止个人篡改它。中本聪的巧妙的解决方案牵涉到两个相关的密码技术:哈希算法和破解工作。
哈希算法将信息转换为一个数字称为哈希值,或者信息摘要。如果这个数字足够大的话,它将提供一个唯一的原始信息的表述(相同的算法对于不同信息不能得到相同的哈希值),而且也不可能仅在信息摘要的基础上重建原始信息。因为即使原始信息有一点小的调整也不可能预测信息摘要会是什么值;一个微不足道的字母变动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信息摘要。就这个层次而言,信息摘要似乎是随机生成的,结果哈希算法就成为了计算机科学家所称谓的不可逆的过程。哈希算法把任何输入其中的东西都转换为介于1和1000之间的数字,因为数据的随机设置,算法每挑出一个11以下的数值就需要平均试验100次。现在假设一些数据已提前给出,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个数字需要追加到那些给定数字的后面从而生成一个11以下的哈希值?因为哈希算法是不可逆的,在本质上又是随机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试验:通过接合不同的数字到旧的数据上,通过哈希算法运算整批数据直到出现需要的结果。然而,一旦找到答案,所有人就可以核实问题是不是确实解决了而只需要用提交的答案运算一次哈希算法。这种类型的难题只能用朴素模式匹配算法来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叫做破解的原因了。
使用比特币所有的新交易都可以自动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并被逐步分析,叫做区块(block)。除了新的尚未确认的交易,每一个含有最后一个区块摘要信息的区块必须得到网络的认定,那个最后的区块总是来自当前存在于网络上的区块最长链的顶端。事实上,这个长链是所有之前区块的总和。一个新的区块通常视为无效,网络上的电脑必须为此创建一个交易记录,这个交易记录应该与前一个区块相接合。为防止收到伪造的记录,获得这个记录的网络认同对个人用户来说费用是很昂贵的,但是对网络整体来讲的话相对就很便宜了——可以把它编入破解工作任务中,这个任务用无效的区块和新的事物记录来建立一个由256个字节组成的信息摘要(例如,任何一个介于0和2256的数字)直到系统的算法得到一个低于当前目标值的哈希值(比如上面例子中的11)任务就结束。设定目标值是为了防止网上有人能够破解,10分钟就可获得一个新的区块。要保持这个速度稳步进行,网络的等级要不断壮大并且与之相连的电脑电量要不断增多,目标值设定的足够低,从而要创建的值就更加难得到。(相反,如果网络数量缩水,那么就比较容易得到这个值。)
当然,直截了当的简明图解也是存在的……
如设计者所构想的那样,接受比特币的用户必须自己管理这个系统。第一个破解任务的用户将得到50个比特币,在每一个区块中进行的第一次新的交易都是无中生有变出50个比特币。当其他的参与者同意追加新的区块到官方链中,他们会批准新币的产生(当然如果他们想欺骗系统以便挖到50个以上的新币,他们也会拒绝批准)。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可以巧妙避开这个问题的原因——没有一个核心的制币厂,却能够不断增加货币数量。因为区块是按照恒定的平均速率生成的,一个区块只能制造固定数量的比特币,总计的货币供应也是按稳定的步子增加的。就现在来说,平均每一个小时生成300个比特币。每四年设定的制币速率下降一半。到2013年每一个区块只能生成25个比特币,2017年就只能生成12.5个,依次类推,到2030年总计数量就停留在一个平台期,大约2100万比特币。这种想法就像是挖矿(交易验证软件就叫做比特币矿工),随着最容易接近的资源的耗竭,供应量就渐渐减少。然而不同于现实的资源,这个系统中不存在那种尚未发现的隐藏的矿藏,幸运的勘探者能够破坏金钱的供应情况。随着新的高效率的电脑接入网络,挖矿强度的挑战系数就会增加,比用来保持区块认证的速率和新币产生的速率不变。体现在现实中,就是尽管用于挖矿的电脑增加了,但每台电脑单位时间所能获得的比特币减少,相当于分母的增加让数字变得更小。理论上,这个系统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这对于很多经济学家来说极具吸引力,这些经济学家反对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所实施的货币干预政策,认为滥发货币的结果是让整体经济形势更糟糕。而且比特币还有其他一些明显的益处,这种货币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例如不像信用卡)。尽管事实上并不是零交易费用,但交易费用也比传统的支付系统少。
但尽管有如此多的巧妙设计以规避问题,世界各地的金融监管机构依然对比特币保持着严格压制的态度。去中心化的思路是监管机构担忧的核心所在,没有了央行和美联储这样的机构监管,类似于贩毒、洗钱、走私等非法交易将无法得到遏制。尽管所有密码学家都表示跟踪比特币交易很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至少成本不会高于现在的监管机构。而且,任何毒品或者走私的实体交易都涉及运送实体物品给收货人。监管机构可以顺着追查到处于运输中的包装箱来遏制非法交易行为,毕竟当涉及到实物交割的时候,用美元、欧元、人民币、黄金或者比特币没有区别。不过比特币对监控机构来说还有另一个担忧,那就是理论上比特币不能被冻结。但是,像现金一样,比特币可通过定位存储它们的电脑而被追踪到。
除了监管机构的反对,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的忧虑,他们害怕被陷入到比特币的金融陷阱或者技术骗局中。这些人可以利用优势的技术手段,将比特币软件玩弄于股掌之间,类似于传统的黑客。这些担心可以理解但却存在误解,作为一个公开来源的项目,支撑比特币的电脑代码的确可被任何人检测修改,然而如果大部分的参与者不接受这个改变,他们就可以简单地拒绝下载这个版本的软件。项目的开放性也能防护恶意的入侵与破坏,随着网络犯罪的兴起,诞生于极客(Geeks)中的比特币或许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加安全,而金融监管和发行机构则往往是这类攻击的目的。
BitCoin最坚定的拥护者是什么?
尽管有诸多技术上的质疑,但谁都无法否认,如今大部分货币结算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信用卡、电子账户和手机钱包的出现,让现实货币的虚拟流动需要面对与比特币相同的问题,而比特币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规避这些问题。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创造的法定货币都是国家认同的,原则上国家至少会对其公民负责的,也就是所谓的国家信用。钞票硬币或者他们的电子形式都可以按照条例或者法律保证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比特币只是一种社区货币,需要自我管理部分用户。对一些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特性而并非漏洞。不过现实中大部分人宁愿把这种责任交给政府机关,除非这种心态改变,不然比特币将无法能对抗现实货币。
综上所述,之所以要说比特币是“电子乌托邦”,的确不仅仅是悲观的论调,而是有现实的道理。
真假乌托邦
比特币究竟是不是乌托邦,还是需要现实来检验的。但在近两年的现实运行中,比特币的确已经引发并验证了一些担忧。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就认为比特币的创新并没有那么神奇:“现实世界已经有了多种电子支付手段;事实上,常规货币体系已经大量虚拟化,依靠电子记账,不靠绿色的纸质货币。当然差异是存在的,正如比特币自我宣扬的那样,它并不是按那些现实纸币比如美元来固定虚拟货币的价值,而是固定虚拟货币的总额,让其货币价值浮动。也就是事实上比特币已经创立了自己的私人金本位世界,其中货币供应是固定的,不受货币印刷量增加的影响,但这场试验并不成功。社会对一个货币体系的要求是让货币体系实施交易,让整个经济变富,也就是让钱转动起来。而比特币所发生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更多的人将其作为一桩交易商品而不是货币使用,仍旧用美元或者欧元来衡量其价值,并随着价值的波动而囤积比特币。如果一种货币的大部分都被放在银行里,那它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更不用说这样做会引发强烈的通货紧缩。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个比特币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使得它更具备价值,结果是人们开始像囤积黄金一样囤积它。如果比特币总量是固定的,那么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币只会越来越少,等它的80%都沉积在硬盘里的时候,估计它退出金融舞台的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
BitCoin会带来一场经济革命吗?
即使不发生囤积行为,按照设计比特币的世界也将出现持续不断的通货紧缩,原因是货币供应在其经济系统中达到一个指定的上限,随着使用比特币的人越来越多,进行的交易越来越多,每个人手上能持有的比特币必将越来越少,这也是事实的通货紧缩。而使用电子货币的通货紧缩和使用纸币的通货紧缩,并无本质不同。
目前比特币的设计中缺乏金融中心机构,处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纯粹流通状态,最基本的借贷都不允许(当然借硬盘这样的物理借贷是可以实现的)。这也许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也是一个很大的金融问题。比如说有人有了多余的比特币用不掉能不能“存”在一个地方获得回报?有人比特币不够,能不能找人“借”钱。如果是完全P2P匿名的借贷,肯定会有风险,这恐怕就需要中间机构。现实的世界里中间机构是银行或者高利贷贩子,比特币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干掉银行等系统,好像只留下了拿着硬盘兜售的高利贷贩子,这不是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状态。这些简单却本质性的问题都意味着要有人或者已经设计好的程序根据现实世界的状况来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增加货币总量上限。但不管是人,还是程序执行的其实都是中央银行的功能,中央银行这个机构可以被取消,但它的职能无法被取消,而将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进行P2P的分散,让每个用户来实行自我监管和调整,这就是现实中的乌托邦构想。假如人人都能按照法律严于律己,的确是不会再有设立法院、警察、军队这些机构的必要,人的自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但在目前来看,只有传说中的乌托邦才具备了这种人间天堂的特征。
归根结底,比特币的生死前途已经注定,至少在现有社会和金融体制下,它无法影响现有货币的地位,依旧是不折不扣的乌托邦产物。但如果现有的社会和金融体制发生巨大变革呢?比特币会不会获得重生的机会?
那将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http://btc.mom/9665/